新華網鄭州9月16日電(倪莎)9月15日,由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主辦的“中國夢·黃河情—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”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。
15日下午,采訪團來到160米高的小浪底大壩,舉目眺望,不見黃沙奔騰的黃河,只見碧波蕩漾,落日余暉灑在河面上,美不勝收。
“黃河一路奔騰而來,在小浪底被大壩攔截后,水中的黃沙漸漸沉下去,故而變得清澈?!毙±说姿麡屑~管理中心工程師張建生介紹說?! ?
據介紹,小浪底水利樞紐位于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公里、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干流上。壩址所在地南岸為孟津縣小浪底村,北岸為濟源市蓼塢村,是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。
今年以來,我國防汛抗旱形勢嚴峻,無論是從洪峰的峰值上來說,還是從流量上來講,都超過了歷史的極值。
“今年洪水的頻次要比前兩年多一些,但因為嚴格按照防洪要求,汛前充分騰出了庫容,所以對這樣的洪水咱們是心中有數的?!睆埥ㄉf,盡管今年小浪底先后迎來了6次洪水,但是均在可控范圍內?! ?
據了解,今年汛期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量超過3.3億噸,近3年排沙出庫已達13億噸,大大延長了水庫攔沙庫容使用年限。
據悉,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的骨干工程,根據干支流洪水條件,及時采取蓄洪、削峰運用,有效緩解了黃河下游洪水威脅,將黃河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。先后有效應對2003年黃河“華西秋汛”洪水,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黃河中游洪水,2012年、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,黃河下游已連續20年安全度過伏汛期。
自199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投運后,下游水沙條件趨于穩定,為黃河下游水生生物提供了更穩定的棲息環境。在黃河中下游形成了大片濕地,黃河中下游生態系統得到修復,植物種類、種群生物量均呈明顯上升趨勢,為生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,鳥類種類增加近30%,達367種,數量增加超過50%,達600多萬只?! ?
同時,小浪底發揮了清潔能源、可再生能源的優勢,促進了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落實。截至2019年10月底,累計發電量約1085億度。參照有關標準分析計算,相當于減少標準煤耗3580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量約9809萬噸、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88萬噸,減少煙塵排放量約36萬噸,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約74萬噸;累計節能減排效益達195億元,加之電站調峰運行,小浪底水利樞紐環境效益更加顯著。(完)?